近段時間以來,多國央行為抑制通脹而提高利率的措施持續給經濟活動帶來壓力。由于高通脹持續和貸款成本增加,歐美多國樓市面臨價格高企但買房者動力不足的疲弱局面。
7月26日,美聯儲再次宣布加息,把利率推升到22年來的最高水平。房屋業主在利率快速大幅上行之際,賣房后換房的意愿低,甚至表示“非必要不賣房”,這引起房源供給結構性短缺。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房產庫存量只有新冠疫情前的一半,推動房價持續上漲。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成屋銷售價格中值為41.02萬美元,是自1999年1月NAR開始追蹤該數據以來的第二高價格。美經紀公司Redfin認為,房源短缺推高房價,使美國房屋總價值達到創紀錄的47萬億美元。
持續高企的抵押貸款利率和房價正在削弱人們的負擔能力。NAR數據顯示,全美6月成屋銷售總數年化為416萬套,同比下降18.9%,環比下降3.3%。美房貸機構房利美最新報告顯示,7月份,認為目前“不是購房好時機”的美國消費者比例增加4個百分點,達到82%,這是該機構自2010年開始進行此項調查以來的最高水平。房利美首席經濟學者鄧肯表示,在購房可負擔性明顯好轉之前,房地產市場信心不太可能追趕得上其他更廣泛的經濟信心指標。
在歐洲,樓市情況則更為糟糕。今年上半年,德國的新建筑數量大幅下降,與過去兩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47%,前5個月的新建筑許可同比下降27%。今年一季度房價也出現自德國統計局開始保存數據以來的最大跌幅,同比下降6.8%。按揭貸款利率的上升,直接導致德國購房者的還款壓力增加,購房意愿降低。此外,烏克蘭危機和通脹高企推高了建筑成本,導致開發商建設新房的意愿大幅下降。這樣的情況在歐洲非常普遍。歐洲央行認為,未來隨著抵押貸款利率上升損害負擔能力并增加現有抵押貸款的利息負擔,房價可能出現下跌,特別是在以浮動抵押貸款利率作為主導的國家。
業內人士認為,受制于經濟基本面改善進度緩慢,歐美樓市疲弱仍將持續。在高利率環境下,歐美房地產市場難言復蘇,部分購房剛需將由成屋市場轉移到新屋市場。
來 源: 經濟日報 作者:周明陽
編 輯:liuy